藏品資訊
典藏號
CSH000952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內容描述
本篇旨在研究並介紹荷蘭,為一君主立憲國,位於西北歐,濱臨北海,全屬低平之地,俗語云:「上帝造海荷人造陸」。人民勤勞,擅長航海經商,17世紀為誇耀於世的航海國家。第一世界大戰時中立,第二次大戰時被德軍佔領。戰後印尼獨立,它失去廣大殖民地,國勢遭受重大影響。教育普及,美術繪畫尤為突出。農、牧與工業並重,造船業特別發達及港灣設備卓越,足為借鏡。其鹿特丹港之吞吐量居世界首位,有「世界第一大港」之稱。外交上荷蘭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嚴守中立,擁護北約組織,與自由世界保持友好關係。荷蘭與我國於1863年(清穆宗同治2年)中荷正式簽訂條約互換使節與通商,1911年(清宣統3年,民國前1年)中荷簽訂設館條約,兩國邦交素稱良好。惟自大陸淪陷後,荷蘭為保持在南洋的利益,於1950年(民國39年)承認毛澤東,但結果不如預期,中共與荷蘭關係惡化。1969年(民國58年)荷蘭國會議員來華訪問,雙方外交,又見趨於密切。
比利時王國地處歐洲戰略要衝,昔為德國、法國敵視時必爭之地,今則成為西歐反抗俄國侵入的重要基地。首都布魯塞爾是歐洲共同市場及北約組織之所在地。教育普及特著重職業教育;煤鐵甚富為歐洲工業化王國。外交上保持對英國、法國的友好和對德國的戒懼。兩次大戰前夕均採取中立之地位,但終因德軍侵入而被迫作戰;鑑於中立不能自保,乃積極建立防禦性武力及參與國際政治。我國與比利時邦交素來敦睦,惟因經濟因素乃是近代外交之重心,自我政府遷臺後,我國與比利時無經濟關係,比利時正醖釀承認中共,將來情況發展,我國急待努力。
盧森堡大公國是一小國之邦,位於德國、法國、比利時之間,地當歐陸要衝,礦產豐富,無天然屏障,使它失去永久中立的可能。在兩次大戰中,都受到佔領和嚴重的破壞。戰後積極參與國際政治,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共同市場的會員國。是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豐富的鐵礦和極為發達的鋼鐵工業是使此小小的國家從兩次大戰的毁滅中重建起來的重要因素,但人民的勤勞和節儉以及超人的勇氣,更是主原因之一。盧森堡原希望成為一個如瑞士般的中立國,然因地形及豐富礦產關係,使它失去永久中立的可能,故為了戒懼共產集團的侵略,與各民主國家保持友好關係。與我國於1949年(民國38年)建立邦交關係,在各種國際組織及會議中,均給予我國有力支助。
資料類型
出版日期
主題
作者
出版者
國防研究院
出版地點
台北市
版本
原件
語言
中文
補充
學號:10610
封面列有:本院資料請勿轉借轉載
數量
12
單位
尺寸
25.4X17.5
裝訂
平裝
保存狀況
完整
版權聲明
開放瀏覽
目次
荷蘭
  一、地理形勢
 二、歷史
 三、政治
  (一) 政府
  (二) 政黨
四、文化教育
五、經濟
六、軍事
  (一) 兵役制度
  (二) 陸軍
  (三) 海軍
  (四) 空軍
七、外交
八、華僑

比利時
 一、地理形勢
 二、歷史
 三、政治
  (一) 政府
  (二) 政黨
 四、文化教育
 五、經濟
 六、軍事
  (一) 兵役制度
  (二) 陸軍
  (三) 海軍
  (四) 空軍
 七、外交
  (一) 外交傳統
  (二) 與我國之關係
 八、華僑

盧森堡
 一、地理形勢
 二、歷史
 三、政治
  (一) 政府
  (二) 政黨
 四、文化教育
 五、經濟
 六、軍事
  (一) 概況
  (二) 陸軍
  (三) 准軍事性部隊
 七、外交
 八、華僑
::: 版權所有 © 2019 中國文化大學
聯絡電話:(02)2861-1801分機14216  | 資訊安全政策
地址:臺北市11114陽明山華岡路55號
55, Hwa-Kang Rd.,Yang-Ming-Shan, Taipei, Taiwan 11114, R. O. C.
指導單位 指導單位文化部 通過無障礙檢測